2009春「展望」第八場(05.22) 傑弗瑞‧馬西教授(Geoffrey Marcy) 〈搜尋宇宙中其他的地球與生命(Searching for Other Earths and Life in the Universe)〉 三月 22nd, 2009
搜尋宇宙中其他的地球與生命(Searching for Other Earths and Life in the Universe)
傑弗瑞‧馬西(Geoffrey Marcy)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教授
400年前,伽利略使用望遠鏡指向夜空,把地球從宇宙中心移開。從那時開始,望遠鏡就逐漸幫我們找到了太陽系和銀河系在宇宙中的定位。科幻小說描寫的銀河系,充滿了高智文明,這些高智文明不斷從事星際探險。然而,實際上我們在宇宙中能否找到像地球一樣的行星以及外星生命,到現在仍然渺不可知。他們到底在哪裡?太陽系以外可居住的地球很可能非常稀少。今年三月,NASA從甘乃迪中心發射了克卜勒望遠鏡,目的就在於尋找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一個搜尋可居住的外星環境以及地外生命的競賽即將開始!
2009春「展望」第七場(05.15) 吳成文院士 〈解開生命的奧秘 - 21世紀生命科學的挑戰〉 三月 15th, 2009
解開生命的奧秘 - 21世紀生命科學的挑戰
吳成文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院士
生命是什麼?生命從哪裡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自從有人類以來,就一直想解答這些問題。20世紀中葉,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生命科學革命。由於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的誕生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人類揭開了生命的物質基礎與必要條件之謎。21世紀生命科學的突破直接挑戰了人的價值,並帶來了空前倫理、法律與社會的衝擊。未來的生命科學可能控制生、老、病、死的生命大權,改變人類的智能與心靈,使性行為不成為生殖的條件,選擇人類的後代,以及縮短演化的時程。科學的發展,將導致人類的未來是更美麗的幸福或更危險的災難?人類有何因應之道來永續發展科學?
2009春「展望」第六場(05.08) 管一政主任 〈把酒問青天 — 分子星空 點點生機〉 三月 8th, 2009
把酒問青天 — 分子星空 點點生機
管一政
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
經由電波觀測星際間的氣體,我們發現在分子雲與恆星形成區中,或垂死恆星周圍,及太陽系內彗星上,存有諸多有機分子,其中許多具有生物化學上的重要性。雖然許多構成生物有機體的生物分子,也可以在實驗室中由簡單的分子經高能量進程製造出來,但外太空中的有機物質,也可能經由彗星和小行星運送到地球上,從而啟動年輕地球的前生物化學演化。因此我們的工作即是了解分子星空中重要有機分子種類之複雜性和形成,並嘗試解答天文生物學上連結「星際分子雲」演化至「太陽雲氣」的一些根本問題;這對研究繁星點點生機處處的銀河中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分佈更是極為關鍵的。
2009春「展望」第五場(05.01) 于宏燦教授 〈人的路程何其遠 — 一個生物演化的劇場〉 三月 1st, 2009
人的路程何其遠 — 一個生物演化的劇場
于宏燦
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教授
人是生物的一種,人自起源以來的路程也都脫離不開生物演化的軌道。生物的生存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從外界取得資源,製造出本身所能使用的能量。整體來說,人進食就是攝取能源,所以人的演化和社會變遷都和取得食物有關。人和其他生物一樣,在自然界中佔有一個生態棲位,就是人和其他生物的互動,和環境條件的互動的總合。當然,環境影響人的演化。一般所理解的環境不外是,氣候條件、環境污染品質、飲水的品質,然而更重要的,有一個微生物環境條件,不斷的影響人類的演化。我將從食物、微生物的觀點探討人類社會的演化,作為解釋生物演化的一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