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展望」第一場(4/17)大大實驗室裡的小小神之粒子 ─ 談搜尋希格斯粒子的最新進展 三月 31st, 2015
陳凱風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由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與比利時物理學家恩勒特兩人共同獲得,原因他們正確推論了被稱為「神之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來自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的研究團隊,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齊聚一堂,利用大強子對撞機LHC底下的實驗觀察並證實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成為獲獎的最重要關鍵。科學家早已經知道,夸克和電子等基本粒子,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零件。描述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理論可以解釋粒子之間如何互動,然而其中關鍵之一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只有到大強子對撞機才真正發現直接的實驗證據。
究竟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科學家們到底在大強子對撞機作什麼事?會不會如電影一般製造出危險的物質?本演講以淺顯易懂地方式為聽眾介紹大強子對撞機,與底下的相關實驗,同時解釋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概念,與來自LHC最新的實驗成果。
演講資訊:
- 主 題: 大大實驗室裡的小小神之粒子 ─ 談搜尋希格斯粒子的最新進展
- 主講者: 陳凱風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時 間:2015/4/17 ,週五晚間 7:00 ~ 9:00(5:30開始索票,6:30 開放依序入場)
- 地 點: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一樓國際會議廳
- 聯絡人:林彥廷先生 (02) 3366-9730
- E-mail:ntuprospect@gmail.com
參加方式:
- 現場報名:演講當天於演講廳服務台索票,在開放時間依序入場。(座位有限,請提早到場)
活動獎勵:
- 現場參加者可獲贈科技部《科學發展》月刊1本,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 全勤者(4/17~6/5,共八場)可獲贈科普書籍1本。
- 各場講座登錄於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網,每場核發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
注意事項:
- 本系列講座完全免費。
- 現場備有茶水,請自行攜帶環保杯盛裝。
- 場內嚴禁飲食。